长江日报-长江网12月24日讯(记者杨帆 通讯员李娟)12月24日上午10时,由武汉市文明办、市民政局主办的“新时代·志愿红”——武汉市第三届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推选及“云”展示运动20强名单出炉,经由专家评审、综合测评,最终划分评选出了“十佳志愿服务项目”和“十优志愿服务项目”。从今年10月开始,全市各城区志愿服务组织努力踊跃推荐项目,今年的项目涉及疫情防控、邻里守望、爱国卫生、文明宣传、脱贫攻坚等几大类,84个志愿服务项目参赛,经由专家初评,40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入围决赛。据相识,此次“十佳”和“十优”志愿者服务项目接纳“云展示”,将用视频方式在长江日报APP上与宽大市民晤面,让大家在画面中吸收2020年感动和温暖的瞬间。(图为志愿者组织聋人朋侪观光“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——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”,手语先容展览中每个场景。
)疫情防控、邻里守望这些志愿服务住民叫好24日上午,长江日报-长江网记者来到青山区青和居社区,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看到“天天敲门组”的成员正在碰头,谢玉姣、刘琼、朱明霞三小我私家商量好后准备进社区敲门入户。刘琼说:“九栋的胡慧琴奶奶92岁了,空巢独居,天天上午我都要去敲门探望一下,陪老人聊会天。
”“胡奶奶——”“来了”敲门入户后志愿者刘琼嘱咐老人天冷用气用电宁静,想外出就找志愿者,不要单独下楼,胡奶奶拉着志愿者的手说:“你们对我几好哦。”志愿者刘琼笑着说:“您现在是该享福的时候了。
”青和居社区组织退休党员和住民主干开展的“天天敲门组”邻里看护运动,在这次的志愿服务项目中也获得了“十佳志愿服务项目”。该项目卖力人是青和居社区书记桂小妹,她说,以网格党支部为依托,根据“一格一组”尺度,由网格党支部书记、网格员、门栋组长、物业人员、志愿者等组成“天天敲门组”。在服务实践中徐徐探索总结了“天天敲门十八法”。
通过天天敲门上门入户与住民建设了深厚的情感,住民配合、明白并支持社区的事情,放心宅在家里为疫情防控做孝敬。东湖新城社区“谢小玉志愿服务队”是在武汉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候建立的,其时,以谢小玉为代表的社区志愿者在疫情防控期间,自发组建建立志愿服务队,到场社区防疫事情。他们为住民提供跑腿服务、防疫知识宣传等服务。
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,他们以志愿服务为基础,形成有序的社区服务气力,发挥自身所长,为住民提供便民团购、关爱陪同、心理疏导等服务。谢小玉对长江日报-长江网记者说:“我们希望以志愿服务为基础,打破家庭界线,让社区年轻人和暮年人欢聚一堂,给差别年月的人们以晤面和融合的时机,为建立和谐社区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”类似这样的志愿服务项目另有许多,他们就像一个个暖宝宝温暖了大家的2020。应抢救援、关爱特殊群体志愿服务更精致更贴近在汉阳龙磨社区辖区内,70岁的韩奶奶和老伴在一起生活。这个月初,韩奶奶一人在家摔倒了,她的第一反映就是跟社区“闪电救援”志愿者打电话,当社区得知后,第一时间摆设最近的志愿者上门,然后同时联系120抢救,韩奶奶实时获得了救治。据相识,龙磨社区“闪电救援”志愿者服务队是今年建立的,139名志愿者中医护人员占了62名,近一半的志愿者是医护人员,因此社区住民出了什么状况都市第一时间向“闪电救援”求助,社区书记杨黎说:“除了实时救援,我们还开展应灾救灾各项救援技术培训,通过应急志愿服务以及专业的科普宣传,让普通住民掌握更多的抢救知识和技术,能够做抵家庭自我抢救。
”硚口区张勤手语导医志愿服务队以手语志愿者的形式,向聋人群体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重点,志愿者张勤告诉长江日报-长江网记者,他们会定期举行手语念书会,以《战疫日记》为内容,通过手语的形式分享,让服务工具更好地相识抗疫期间的英雄故事。同时,团队里另有不少会手语的志愿者,他们用手语向聋人群体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重点,解决服务工具因相同交流障碍造成的难题,同时以社区运动的形式,开展各种适合残疾人的康健讲座、文化娱乐等类型运动,缓解服务工具的恐慌心理和不良情绪,对受疫情影响的残疾人家庭举行连续性帮扶,资助家庭走出逆境,通过志愿者团队的努力,将疫情防控笼罩到每一个角落。据相识,市民政局将对选出的“十佳志愿服务项目”和“十优志愿服务项目”划分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。
停止现在,武汉市注册实名认证志愿者总数达189.59万人,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16.90%,注册志愿团体7925个,公布志愿服务项目73643个,累计志愿服务时间1613万小时。【编辑:朱晨颖】。
本文来源:亚博AG娱乐-www.0531n4a.com
Copyright © 2003-2021 www.0531n4a.com. 亚博AG娱乐科技 版权所有 备案号:ICP备31592461号-2